在建的重庆奉建高速唐家湾特大桥,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奉节东枢纽互通的主线桥。大桥位于重庆市奉节县费门街道与沪蓉高速夔门互通附近,沿长江支流梅溪河岸线布置,跨越2条支流溪沟汇入口、1条石油管道,以及通行的G12沪蓉高速、奉溪高速,施工环境极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团队以不同工艺应对复杂地形,将大桥建成一座集预制T梁、现浇箱梁、连续刚构箱梁、钢混叠合梁四种工艺于一身的桥梁施工“活体博物馆”。
唐家湾特大桥周边施工环境复杂多变
01 预制T梁 小跨径桥梁上构的“C位”选择
唐家湾特大桥全长1368米
全桥累计使用预制T梁180片
包含30米 35米 36米
39米 40米5种标准
预制T梁工艺
可以保障墩柱施工与T梁生产同步进行
工效快 经济性强
对跨度较小的桥梁而言
是最佳施工选择
唐家湾特大桥T梁架设施工
唐家湾特大桥部分墩柱
纵向间距较小
跨径多在40米以下
所在桥区上跨沪蓉高速夔门收费站
和G242国道以及金盆码头的堆料仓
受周边地形
与既有建筑物 地方道路限制
相邻墩柱的纵向间距
较设计方案有所变更
建设团队只能采用调整梁场台座长度
与模板规格生产不同长度的T梁
来满足现场施工条件
02 现浇箱梁 异形桥面的“破圈”之道
现浇箱梁工艺
主要用在大桥左幅第一联的施工之中
该工艺多适用于横坡大 纵坡陡
曲线半径小
有加宽或减窄的异形桥面
施工时需要搭设支架
相比预制T梁
其施工成本与工作任务会显著增加
唐家湾特大桥左幅第一联现浇箱梁施工
由于唐家湾特大桥左幅第一联
与奉节东L2匝道桥相搭接
连接处有曲线加宽
且曲线半径已达到最小值
建设团队使用现浇箱梁工艺
作为破题之策
克服预制T梁宽度无法满足桥梁设计要求
与施工现场不具备T梁吊装条件的困境
03 连续刚构箱梁 大跨径T构施工的“通关”密码
唐家湾特大桥左幅16 17 18号墩
与右幅17 18 19号墩为桥梁主墩
墩柱高度均在64—70米之间
相邻墩柱的最小跨度为94米
最大跨度为176.5米
墩柱间高差最大可达7米
跨度与高度
成为影响上构工艺选择的重要因素
跨径在200米范围内
连续刚构箱梁工艺
是最为经济适用的一种桥梁施工方式
项目总工周中书介绍
大桥同附近加油站的石油输油管道
在左幅18号墩
右幅19号墩附近形成交叉
左幅18 19号主墩
上跨支流溪沟2处
不稳定滑坡体1处
加上17 18号墩位于山峡库区
受水位涨落影响大
水浪推力对墩柱承台产生侵蚀 冲击
以及不稳定滑坡体偏压
现场施工备受挑战
唐家湾特大桥连续刚构箱梁节段施工作业
唐家湾特大桥连续刚构箱梁0#块施工作业
项目部根据设计方案
在左右幅各设立3根主墩
2个主跨+2个边跨的连续刚构
以此解决预制T梁或现浇箱梁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无法施工的难题
04 钢混叠合梁 涉路施工的“宝藏”解法
唐家湾特大桥第12~16跨
上跨沪蓉高速主线和奉溪高速的C匝道
形成多处立体交叉施工
桥墩所处原地面纵 横坡度较大
位于沪蓉高速与奉溪高速的夹缝之间
施工场地极为有限
上构施工时
必须保证既有高速运行安全
唐家湾特大桥上跨沪蓉高速、奉溪高速形成三层通行
面对桥下川流不息的往来车流
项目部选择将原设计的
桥面PC预制板
创新变更为自带钢底膜的
现浇混凝土组合桥面板采用“窄幅钢箱梁+SC组合桥面板”的组合梁
通过在拼接完成的钢箱梁顶板安装钢模板
作为现浇混凝土护栏外侧兜底平台
满足避免在通车高速上
搭拆多处安全通道的施工要求
窄幅钢箱梁+SC 组合桥面板组合梁
预制板需要在梁场存放6个月
待浇筑的混凝土完全收缩稳定后
才能运往现场施工
因本项目桥隧比达95%
现场没有大型场地预制 存放桥面板
且预制板吊装作业时
必须搭设安全通道
安装施工的吊车会占用沪蓉高速场地
对通行高速的交通干扰极大
唐家湾大桥右幅钢梁顶推作业
为更好配合
“窄幅钢箱梁+SC组合桥面板”的施工
项目建设团队还创新了
无支墩顶推施工工艺
创新运用三角牛腿
替代传统的钢管立柱支架
搭设顶推平台
并取消了传统支墩顶推工艺吊装时
跨中临时支墩等装置
不仅解决了占道施工
办理相关涉路施工手续程序烦琐
支墩搭设与拆除工序费时
预制桥板存放周期长等问题
还能在空间限制的施工环境中
减少钢材用量和行车干扰
有效节约了近3个月工期
实现经济与工效的共赢
唐家湾大桥钢梁顶推作业
唐家湾大桥使用的四种上构工艺
展示了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
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种工艺都有其特定的
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
对项目团队的施工组织协调能力
也是一种考验
这座“四艺桥”
既是常规桥梁上构技术的集中展示
更是项目建设团队
攻坚克难的生动注脚